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

Andrew Lahde的最後通告

Andrew Lahde的最後通告 (2008年10月27日錢志健)

Andrew Lahde,一位在次按及金融海嘯中勁賺866%的對沖基金經理(2007年回報),上周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其對沖基金的投資者,以及有興趣「八卦」為何他要離場的傳媒朋友。文章的大標題是這樣:〈Goodbye and F--- You All!〉假如讀者有想像力,也知道這個F---是不大好的助語詞,但Lahde是要引起投資者的關注。
雖然在2008年首九個月,Lahde也有正回報,而他又利用場外(OTC)衍生工具成功地沽售次按有關資產而大賺,但他已「身心疲倦,無力再玩」。
Lahde的公開信中,除了說他再難以掌握市場的感覺及方向外(No strong opinion about any market right now!),更重要的是,Lahde需要「修補」自己的健康狀況。Lahde管理的資產不算多,只有8000萬美元,如管理及獎勵費是正常的2/20,即2%管理年費及20%獎勵費,他最少已有數百萬美元收入。
成敗繫心理質素
我相信某程度上,我了解Lahde的想法。他現在才三十七歲,在公開信當中,還說到很多對沖基金經理的「致命傷」,就是the Legacy thing,即要「名留千古」這個問題。如果有同業現在看這篇文章,我最同意的是拋掉你身上的黑莓(Blackberry),因為被資訊及工作控制,是很多中環、華爾街、東京、倫敦等金融圈中人的毛病,get stuck!
兩年多前,我在《信報》寫過一篇文章,講到操大盤的交易手,不可能在沒有最好的精神狀態下做交易。我認識一些二十多三十歲的「後生仔」,精力旺盛,在中環「蒲」到三、四點凌晨時段才返家小睡三小時後,六點早上又回到交易室再「搏殺」。這些做宏觀環球(Global Macro)的交易手,如果認為澳洲不是重要市場,香港時間七時多也需要「蒲頭」,因東京還是不可忽視的市場(東京時段9時開市,時差快香港一小時)。我認識的交易手,為了減少佣金給投資銀行的Sell-Side Trader,很多時會用電子盤作交易買賣(DMA, Direct Market Access),而不再和Sell Side的交易員「吹水」。
在忙碌的交易日,在沒有精神下操盤,是極危險之事。對投資者而言,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;我同你講,散戶在「沒有人理會」情形下的電子盤買賣,心理質素很多時便是成與敗的主要元素。
落筆此一刻,是周五下午4點30分。看到恒指過千點的回吐,我關心的,是很多人的心理質素,錢不見了,已是次要。
美國在2006年樓市泡沫未爆破前,住宅市場的總市值約20萬億美元。整個市場中,有10萬億美元是有做按揭的,即普通按揭加次級按揭,平均每個美國家庭,有75000美元資產在房屋中;一些富裕地區,如加州的蒙特利半島(Monterey Peninsula),平均房屋資產達40萬美元;中部一些地區,平均房屋資產則只是25000美元而已。上兩月我們已提及「證券化」的債權、業權或行使權,可以被轉讓再轉讓,以小博大的散戶,財富有很多已是Total Writeoff,而在美國,視乎你在哪個州居住,有很多原先已是用次按作借貸的貸款人,房價下跌,失業、物業被收回、銀主盤湧現市場,這當然不單影響普通人。我有一些朋友的朋友,在美國專做No money down的投機者,因槓桿過度,最終要宣布個人破產,有很多也是專業人士,在華人社區有頭有面,衰在一個「貪」字。
圈內圈外氣氛沉重
我無興趣用再多一些文字去講金融海嘯下的衝擊。現在周一至周四,我辦公室樓下蘭桂坊的酒吧靜得要命,以前飲啤酒,是Buy one get one free,現在有一些酒吧已是Buy one get two free,可以見到金融圈「內」和「外」的氣氛俱極沉重。
再返回操作的領域,上周在香港證券學會Logical Trader的講座,有一位基金操盤人問我股票的補救方法,即repair strategies。我是用期權跨價買賣策略的信徒,但做任何Debit Spread再加同數量的Write Call,正股是必然看漲才可以做的。現在除了很多傳統及對沖基金需要變回現金,即像女人街的賣東西策略:「要錢唔要貨」,我想不到用repair strategies如何可以幫到那一位「長倉」的基金經理,我覺得直至年尾,沽壓力量都非常沉重。
曹Sir在《信報》講到春節前後將爆裁員潮;羅耕在《信報》睇港股最差可以比現在更差,世界是否從此灰暗?
上周五,8時20分。我看到美國的道指電子盤交易,今天的期貨價格比起周四已低了550點。日經指數上周五已跌破8000點。當我完成這文章,我也沒有興趣知道道指在清晨四時的收市價,因為我要做的投資部位,我已做了,但和很多行家一樣,我的現金水平差不多是增持到極限,因為做錯的機會有無限的大;我不需要「名留千古」,但在操作的領域,我需要找到平安。
「即時死」與「慢慢死」
在這驚濤駭浪的時刻,我只會更加跟隨遊戲規則,不會硬要為交易而交易。我在這Whipsaw Market,已不能判斷大盤的走勢,我只可以等待機會,把Cash level提升,才能避開金融海嘯的吞食。海嘯是來得突然,殺傷力驚人。我相信這次是Nuclear Winter,真正的核子寒冬,因對沖基金行業,據倫敦《金融時報》估計,全世界將有三分一的基金從此消失,有一些是「即時死」,有一些是「慢慢死」,情況同樣可怕!
再談Andrew Lahde。我相信這位仁兄已是被市場壓迫到「爆炸」那種,so call it quits。不是有很多操盤人可以「捱」到幾個cycle,有些基金經理自視過高,最後一鋪勁蝕,最後還要返回起點──從頭開始。
在艱難的日子,我仍然相信人間有情!「盼望之旅」Ride 4 Hope,將夥拍Harley Davidson電單車隊的部分成員,在聖誕節期間,作五日四夜的廣東省粵西自駕私家車慈善之旅,為廣東茂名山區小學籌集善款,用於修建校舍和作助學之用。作金錢及行動上的「付出」,很多時比起窮一生精力研究炒賣有意義得多!有興趣了解,可用電郵聯絡我。
最後,身家少了幾多,不重要。如果你有家庭溫暖、健康、友情、積極的人生觀,你已擁有很多!祝大家平安!
mdehedgecenter@gmail.com

沒有留言: